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5:34 点击次数:93
东野战将众多,其中不乏能打硬仗的英雄人物,诸如韩先楚、梁兴初、吴克华、李天佑、钟伟、黄永胜、邓华等众多将领,他们的名字响彻战场。但也有一些职务并不显赫,但在关键战役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将领,龙书金便是其中之一。
龙书金的战绩或许不为大众熟知,但在大兵团攻坚战中,常常能看到他指挥的身影。东野擅长攻坚爆破的精锐部队便是第六纵队的第17师,而龙书金正是这支部队的师长。17师曾在三战四平、四战四平,以及锦州和天津的攻坚战中担任总预备队。简而言之,这支精锐部队作为战略后备力量,关键时刻出手,堪称神兵利器,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派上场。
第六纵队的前身追溯到“叶挺独立团”,其部队在南昌起义后参与了井冈山的战斗,成立了红四军。几次改编后,它成为了红一军团的第二师,曾经参加过抗战时期的115师343旅685团和新四军的三个师。随着东北战局的发展,这支部队不断壮大,并最终合并为第六纵队。17师则由七师的19旅和20旅合并而成,而这两个旅的战士大多来自矿区,精通爆破技术,为之后的攻坚战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展开剩余68%17师在德惠城的首次攻坚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,但1947年3月参加大兵团城市攻坚战时,在三战四平中却开始展示出强大的战斗力。龙书金作为预备队指挥官,凭借巧妙的战术安排,组建了火力组、突击组、爆破组、支援组等多组作战力量,成功突破了敌人坚固的防线,摧毁了一个又一个钢铁堡垒。遗憾的是,由于敌方增援及时赶到,17师未能突破敌人的核心阵地。
1948年,在东野攻打锦州时,17师再次作为总预备队参与战斗,听从韩先楚的指挥。战斗中,东野投入了五个主力纵队和一个师,分别是二纵、三纵、七纵、八纵、九纵和六纵17师。五个纵队分为两个突击集团,由邓华统一指挥七纵、八纵、九纵,而韩先楚则指挥二纵、三纵和六纵17师。三纵成功打破敌人防线,17师随即进入城中,展开了对敌碉堡的清除和爆破行动,直接威胁到敌人的指挥中心。
天津攻坚战中,17师再次担任总预备队,归李天佑指挥。虽然东野拥有大量重炮和缴获的装甲车、坦克等装备,17师的作用虽不如四平战役和锦州攻坚战那样突出,但依然是攻坚战中的重要力量。可以说,东野在进行攻坚战时,17师可以说是名列前茅,甚至没有人敢称其第二,龙书金的指挥能力和战绩无疑是耀眼的。
尽管龙书金的战功赫赫,但他的职务晋升却相对缓慢。按他的资历和能力,解放战争时期他完全有可能升任副司令员,甚至军长,但他始终以师职身份作战,或许是因为上级认为他在指挥17师时表现得更为出色。解放后,他升任为第43军军长,后调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和湖南省军区司令员,担任正军级职务达17年之久。
然而,随着大跃进运动的推进,龙书金作为省军区司令员的地位受到了冲击。1971年,经过一系列政治调整,他被推荐为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,同时也升任为新疆军区司令员。此时,黄永胜的推荐起到了关键作用,因为黄永胜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第六纵队司令,解放后他在广州军区任职,素来以提拔贤能著称。龙书金和阎仲川等人都因其推荐而获得重要职务。
然而,龙书金的新疆任职并不长久,1971年,他因一场政治风波被撤职,短短三年多的任期便终结了他的军事生涯,年仅61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